青種枇杷是原由的野生枇杷變異而來的
青種枇杷喜幹燥溫暖,多植於向陽山坡上,抗旱、耐凍,少病蟲害。因隔冬開花,能耐霜雪之寒,次夏果熟,常得雨露之潤,故有“秋萌,冬花,春實,夏熟,備四時之氣”的說法。生長較緩,三年定植,四年嫁接,十年後才大量投產,故生產受到特定限製。
它是原由的野生枇杷變異而來,清末由秉場果農謝方友發現並推廣流行,果實成熟時蒂部仍呈青綠色,是該種很容易辨認的特征,青種之名亦由此而來;有長柄青種和短柄
青種枇杷二個品係,前者果柄較細,果形略小,後者果柄粗短,果大小均勻,栽培以短柄青種為多。它的產量目前占西山枇杷總產量的約70%。
青種枇杷營養價值很高,能激起消化腺分泌,增進食欲,幫助消化,有止渴、清涼、解暑之功效。枇杷葉正麵光滑碧綠,反麵則粗糙多毛,西山俗語“枇杷葉麵孔”即意為翻臉不認人;枇杷葉、枇杷花均可入藥,製成枇杷膏,具有潤肺、解渴、止咳、潤喉、和胃等功效。